<span id="npjdd"></span>
        <noframes id="npjdd">
        <form id="npjdd"></form>
        <noframes id="npjdd"><form id="npjdd"><th id="npjdd"></th></form>

          <noframes id="npjdd">

          新浪歷史 八卦

          115期:中共情報史上的一位五重間諜

          新浪歷史

          關注

          袁殊(1911-1987),本名袁學易,化名曾達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于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統、軍統、日偽、青紅幫五重身份。特 工身份活動期間,曾提供德蘇開戰布署及日軍二戰期間的準確戰略情報。1955年因潘漢年案牽連而被押長達27年,1982年平反出獄,1987年11月 26日病逝于北京。著有《袁殊文集》。

          1911年4月(農歷三月二十九),袁學易誕生在湖北蘄春一戶沒落的官宦人家。秀才出身的父親袁曉嵐精于算學,熱衷排滿運動,年輕時即為同盟會 會員,為革命活動幾乎傾盡家資。母親賈氏出身于前清鹽官巨賈之家,夫家沒落之后,她曾帶著學易、學禮兄弟兩人依靠娘家資助及典當家什生活。賈氏父母去世之 后,賈氏帶著兄弟兩人前往上海投奔夫君,時任國民黨駐滬機關要職的袁曉嵐卻因與學生姘居而冷落賈氏母子。賈氏母子三人遂在上海浦東以教棚戶區工人認字為 生,兄弟倆曾當街賣過大餅油條,擦鞋擦老虎灶。袁學易的童年生活甚為貧苦艱辛。

          袁曉嵐沒有在經濟上資助賈氏母子,卻仍然關心著兒子們的成長。他托友人將學易介紹進上海立達學院,免費入讀。在讀書的這幾年中,袁學易加入“黑 色青年”團體,主張建立“無命令、無服從、無制裁的無政府狀態社會”。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年僅14歲的袁學易參加了罷工、罷市、罷課大游行, 改名袁殊。袁曉嵐之友胡抱一,時任國民革命軍江南別動軍司令,他任命袁殊為其秘書,攜其北上南京,加入國民黨?!八囊欢笔伦冎?,北伐失敗,袁殊被蔣介 石清黨,返回上海。

          1928年,回到上海的袁殊以文藝青年身份加入高長虹主持的崇尚無政府狀態的“狂飚社”。1929年留學日本,主攻新聞學。1931年初回國, 參加了“聯合劇社”的演出,左傾思想日漸顯露。1931年3月16日,袁殊主持創辦了周刊《文藝新聞》,成為左翼文學發刊時間最長的刊物。其間,袁殊以讀 者來信詢問的形式率先報導了“五君子遇害”事件的新聞。1931年10月,袁殊經由潘漢年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時年20歲。

          年僅20歲的袁殊一經入黨便轉入特科工作,由潘漢年的得力助手王子春全面協助。袁殊由一名對特科工作一竅不通的文藝青年,迅速成為掌握各種技 巧、熟練運用各方人際關系的特工人員,王子春功不可沒。1932年春,袁殊經由表兄賈伯濤(黃埔一期生)的介紹,成功打入中統,時年21歲。

          成為中統特工的袁殊,進入新聲通訊社擔任記者,并得以出席南京政府記者招待會。會間結識駐滬日本副領事巖井英一。當時,精通日語的記者屈指可 數,巖井英一更有意拉攏袁殊,不久之后,這位日本駐中國的特工頭目即每月支付其200元“交際費”,袁殊遂成為一名日方情報人員,時年22歲。

          1933年~1934年兩年間,袁殊不斷將日本人的情況分送給中共與中統,由于其消息準確、及時,令中統頭目吳醒亞對其刮目相看,袁殊至此奠定 了其在中統情報部門的重要地位。而與此同時,由于袁殊特殊的家庭背景,令中共對其產生了不信任感,至1934年底,袁殊已被私下剔除在中共黨員名單之外。

          1935年初,袁殊兩次來到約定地點與中共上線聯絡,卻二次不見王子春?!皵嗑€”對于特工人員來說意味著“滅頂之災”,情急之下,袁殊不得不聯 系夏衍,請其為他轉一封信給中共特工科。夏衍原先并不同意轉信,因為作為當時中共駐滬的核心黨員,他已知袁殊被剔除身份一事,之后勉為其難地將袁殊的親筆 信交給特工科負責人蔡叔厚。蔡叔厚當時正由中共特工科負責人轉調入第三共產國際特工組織任職,他便順手將袁殊的親筆信帶入了新組織,再次為袁殊安排了新的 上線接頭人。袁殊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成為了第三共產國際的特工人員。

          同年,爆發“怪西人案”。軍統特工抓獲中共黨員關兆南,再順藤摸瓜抓獲第三共產國際的陸海防及其白人上司華爾敦。陸海防供出其下線人員,袁殊及上海當時著名影星王瑩被捕。

          袁曉嵐得知兒子被捕,病重之時仍去向陳立夫求情。礙于陳立夫的面子,戴笠對袁殊未予深究。判刑后發還原籍湖北省反省院服刑,袁殊在獄中的日子竟比獄外還要逍遙舒適。其間,袁曉嵐病逝,作為長子的袁殊還特意回家扶靈,過后再回到獄中服刑。

          在獄中,軍統亦對袁殊伸出橄欖枝。袁殊否認與陸海防及白人華爾敦有過聯系,但承認自己為中共服務,亦希望蔣先生(蔣介石)正視抗日事實,能以民族大業為重。以上諸言,袁殊親筆立下字據。

          中統情報部門與日本駐滬領事館均為營救袁殊出了大力,同年,以“文化罪”被判刑二年的袁殊提前釋放。

          出獄后,軍統交待袁殊即刻前去與陳立夫會面,袁殊拒絕,直奔上海。而此時,上海中共再無一人與其聯絡。1935年年底,袁殊通過黨外人士通絡到馮雪峰。馮雪峰勸其先去中學任教,休養生息。袁殊決定再次赴日留學。一年后回國。

          1937年年初,回國后袁殊重新歸入中統陣營。在與馮雪峰取得聯絡后,以非中共黨員的特工身份繼續向潘漢年提供情報。同年4月,為加強自身保護 色,袁殊加入青洪幫,成為與黃金榮、杜月笙同輩的“通”字輩兄弟。同年6月,戴笠親自上門會見袁殊,將其正式納入軍統名下。至此,袁殊的五重身份“齊 全”,時年26歲。

          “八一三”抗戰期間,袁殊化妝成日本學生,孤身進入日軍營地,為中國軍隊取得大量軍事情報。

          1937年11月5日,上海淪陷。袁殊被戴笠授以“少將”軍銜,留守上海,成立特別行動組,專門懲辦漢奸及侵略者。成功搗毀日軍在上海虹口的海關倉庫,行動組受到軍統局嘉獎,袁殊因此被記大功。

          1939年初,日本特工頭目巖井英一回到上海,再次將袁殊招入麾下。同年6月,袁殊與潘漢年在香港會面,袁殊詢問黨籍一事,潘漢年不置可否。同 年11月,由袁殊建議成立的“興亞建國運動”方案正式正式在巖進公館啟動,袁殊利用這一機構掩護中共駐滬電臺,向延安發回大量情報。

          1941年3月,袁殊接軍統秘令接受日偽“清鄉團團長”一職,“清鄉團”主要職責是肅清長江三角洲的國、共游擊部隊,“大漢奸袁殊”正式粉墨登 場。在充當“漢奸”的幾年中,袁殊利用職權保護中共黨員,將他們平安送返延安,使鎮江成為中共情報人員轉移要道;為潘漢年辦理了特別通行證,保證其往來行 走安全。同年,派助手葉德銘(潘漢年副手)利用日軍直升機將駐港中共情報人員送返上海。期間,由于當時形勢嚴峻,有幾次袁殊對中共安排的任務不甚盡力,對 中共情報人員避而不見,直接指揮“清鄉團”掃蕩“中共江南抗日根據地”等再次引起中共懷疑。

          同年,根據日本外務省安排,袁殊作為“興亞建國運動”代表出訪日本。在日期間通過與日本外相吉野三郎及其他諸位內閣成員談話,分析出二戰期間日軍的戰略動向:1、直接南進東南亞,暫時放棄北進蘇聯。2、日美談判破裂,日本欲對美宣戰。

          1941年7月10日,潘漢年將袁殊發來的情報直接轉送延安,延安再將情報拍送蘇聯。據此情報,蘇聯紅軍東撤西援,從根本上保證了斯大林格靳保 衛戰的勝利,擊退德軍,扭轉了二戰局勢。為此,蘇聯紅軍特意致電中共表示感謝。潘漢年也因此情報的準確及時而倍受中共情報部門肯定。

          1941年,實為多事之年。潘漢年突然要求親晤巖井英一,要求袁殊為其聯線。袁殊認為此舉極其危險,極力勸阻,但潘漢年執意要與日本人會面,袁 殊執行任務。潘漢年化名胡越明,此后數年一直與巖井英一保持聯系,而這些情況潘漢年并未向中共情報部門進行報備,也為日后“潘漢年--楊帆案”定下了注 腳。

          1945年抗戰勝利后,袁殊被授予“中將”軍銜,任命為軍統直屬第三站站長。而袁殊卻在私下變賣家資,全部所得盡歸入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1946年年初,袁殊及其幾位部下(同屬中共地下黨)回到解放區,至此,軍統才真正發現其中共黨員身份,為此發下全國通緝令。

          來到延安后的袁殊,因其特殊的政治經歷,組織建議其改名為“曾達齋”,定級為旅級。1947年重新履行入黨手續。1948年調入李克農的情報部 門工作,專攻日美情報研究。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轉入研究對港貿易問題,定居北京。同年,曾達齋與第二任妻子王端離婚,王端回到上海定居。此后,曾達齋 每次出差去上海,都會前去探望王端。

          1954年底,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的潘漢年來到北京。曾達齋趕往北京飯店與之會面。潘漢年直言自己要出大事了,并感嘆:“干我們情報工作的人大都沒有什么好下場,中外同行都一樣?!?/p>

          1955年初,曾達齋最后一次出差前往上海,在前妻王端的住處,預言自己將要出事。王端力勸其迅速轉往香港,被曾達齋拒絕,只說須即刻返京,前途未卜。

          1955年3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局長楊帆被捕,拉開了“潘漢年—楊帆案”序幕。同年4月3日,潘漢年以“內奸”身份被捕。4月26日,李克農以開會為由,將曾達齋請上包車,車子直接開到監獄門口。曾達齋長達27年的牢獄之災上演了。

          據統計,“潘漢年案”所涉及到的人員竟達千人之多。直接被捕者就有八百三十人。受黨紀處分者也有一百余人,受此影響的黨外愛國人士還不在統計范圍之內。當年曾在上海為潘漢年服務的地下黨員幾乎無一漏網。

          1965年,曾達齋被收押10年之后被定罪,判刑12年。之后又不斷被加刑。

          1968年,曾達齋第三任妻子端木因受恐嚇而吞服大量安眠藥自殺,未遂,后離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

          1980年,69歲的曾達齋被釋放,卻仍無自由之身,行動亦受限制。他曾向組織提出前往日本或香港安度晚年,卻未被允許。

          1982年8月2日,潘漢年被平反,9月6日,曾達齋亦被宣判無罪,折價歸還其所有財產,承認其1931年入黨之事實,在北京西苑新增配住房一套,享受原定級別待遇。

          曾達齋向組織提出恢復原名“袁殊”,理由為:“用袁殊這個名字沒有什么可羞恥的?!?/p>

          此后,年邁的袁殊曾回到潘漢年家鄉前去悼念早逝的故友,與逝者共同緬懷過往的崢嶸歲月,寫下了《履痕重印江南路》的文章。

          1987年,袁殊病重,精神也極為紊亂,時常號陶大哭。同年11月26日,袁殊病逝于北京。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加載中...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国产真人无遮挡作爱免费视频-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span id="npjdd"></span>
                <noframes id="npjdd">
                <form id="npjdd"></form>
                <noframes id="npjdd"><form id="npjdd"><th id="npjdd"></th></form>

                  <noframes id="npjdd">